賴清德政府近期發表了兩篇引人關注的新聞稿,雖然這些新聞稿並非由總統府或國安會直接發布,但與賴總統的國安團隊息息相關。其中之一是民進黨發言人吳崢針對國際危機組織(ICG)發表的兩岸情勢報告,進行了詳細的抗議。吳崢指責該報告對台灣外交政策的嚴重扭曲,甚至懷疑其有協助北京介入台灣內政的意圖,並試圖挑撥台灣內部的分裂。

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ICG一向批評北京,甚至在其加拿大籍員工康明凱被中國囚禁的期間,該組織也沒有停止對中國的批評。因此,台灣政府將ICG描述為與北京合作,似乎不太合理。再加上該報告呼籲北京停止對台灣的軍事威脅,這與國際社會的主流觀點相符。如此看來,賴政府對這些建議的強烈反應是否過於敏感?

另一篇新聞稿則出現在前總統蔡英文訪歐的消息傳出後,中央社報導蔡英文去見賴清德的行程。報導指出,賴總統正積極打造一支強大的外交隊伍,無論是副總統蕭美琴的任命,還是蔡英文的訪歐行程,都被視為賴總統展示實力的手段。然而,這篇新聞稿被認為未經蔡英文同意,並且暗示蔡無法反對,透露出賴對前總統的不尊重。

從這兩篇新聞稿中,我們可以看出三個值得關注的現象。首先,賴清德的國安政策與蔡英文有明顯差異。賴清德希望在兩岸政策上走出自己的路線,強調「互不隸屬」,甚至在國際場合使用如「璦琿條約」等引發爭議的措辭。然而,這樣的言論卻與蔡英文謹慎的作風形成對比。賴的路線被視為對蔡政府過去累積的政治遺產的挑戰。

其次,美國對賴清德的耐心逐漸減少。早在賴當選之前,美方就對他的政策持保留態度,並多次透過官員和學者對他進行提醒,希望他能延續蔡英文的路線。然而,賴在國慶講話中提出的「祖國論」引起美方關注,甚至導致亞太助卿康達的警告,顯示美國對賴政府政策的不滿正在上升。

最後,賴的國安團隊顯得經驗不足。賴清德雖然繼承了蔡英文的國安團隊,但他與這些幕僚之間缺乏信任,許多高層官員無所作為。而少數新上任的官員頻繁出國,看似忙碌,但實際工作效率並不高。賴清德缺乏一個像李大維這樣的資深外交官來協助他,現任的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雖然有經驗,但也未獲得賴的完全信任。

總結來看,賴清德政府在兩岸關係的處理上,不僅面臨內部政策的爭議,也逐漸引發美方的不安。未來,隨著美中台關係的發展,賴政府如何調整其國安團隊和政策,將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。